曾经熙熙攘攘的中国幼儿园,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“关停潮”。官方数据显示,过去四年间,中国幼儿园在园人数锐减四分之一,已有4万多家幼儿园关门,剩下的幼儿园也在艰难维持中。这凸显了中国出生率大幅下降对教育系统的巨大冲击,也是中国人口结构巨变后倒下的“第一张多米诺骨牌”。
根据中共教育部的数据,2024年,全国共有幼儿园25.33万所,比2023年同比减少了2.11万所,创下单年关停数量新高,相当于每小时就有2家幼儿园关停。
而中国幼儿园数量骤降,不仅发生在2024年。根据近五年中国幼儿园数量变化统计,2022年,全国共有幼儿园28.92万所,比上年减少5610所,下降1.90%,是2008年以来全国幼儿园数量首次呈现负增长。而自2022年起,中国幼儿园数量已连续三年下滑,幼儿园数量从2021年的近29.5万所的峰值减少了4.15万所。
2020年至2024年间,幼儿园在园人数从4,800万的峰值减少了1,234万人,降幅超过25%。入园幼儿数据同样不容乐观,2023年入园人数较2020年减少了610.19万人,降幅高达34%。
有教育学者预计,今年可能还会再关停2.6万所幼儿园,若趋势持续,到2030年全国幼儿园总数或将下滑至16.37万所,意味着未来每年平均约有1.5万所幼儿园消失。
即便传统“生育大省”,如山东、河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江苏等也未能幸免,学前教育在园人数在过去五年间大幅减少,例如山东省减少了126.8万人。
在关停潮中,民办幼儿园是率先倒闭的主体。
2023年民办幼儿园有14.95万所,到2024年减少到13.55万所,下降了9.36%。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22年的调查显示,84%的民办幼儿园存在资金短缺问题,其中负债超50万元的占比达38.2%,超过12%的幼儿园负债超过160万元,仅1.5%无负债压力。如今的情况可能比2022年更加糟糕。
在浙江金华市,庄燕芳经营的三家民办幼儿园曾招收逾1,000名幼童,如今只剩150名学生。她估算在当地,90%的私立幼儿园都已经关门。
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园长敬雅真曾带领一家拥有489名员工、16所幼儿园的幼教集团,年营收达5,000万元人民币。然而如今,已有12所幼儿园陆续关闭,仅剩4所艰难经营,集团累计债务超过2,000万元。
有31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园长陈琳曾经营3所幼儿园,如今仅剩1所,且持续面临生源不足困境。她回忆说,2020至2021年间几乎无需主动招生,家长会自动上门排队,但2023年以后情况急转直下,60个孩子毕业,新招只有20人左右。
尽管中央与地方政府陆续推出多项生育与育儿补贴政策,但实际效果难以抵销人口减少的巨大压力。
面对生源枯竭,一些幼儿园开始探索转型之路。多个报道指出,中国现有不少幼儿园已改造成养老院,或改为“老幼共托”模式,一站式提供居民养老、幼儿托育服务。庄燕芳园长就已在2023年将其中一所幼儿园改建成养老院。
然而,转型同样面临挑战。香港科技大学的人口学家贝斯图(Stuart Gietel-Basten)指出,中国出生率呈现出悬崖式下跌,幼儿园招生人数减少的趋势已根深蒂固,无法逆转。
中国大陆的“招生荒”已席卷整个幼教行业。未来十年,可能多数地方性学校都会因生源过少被迫合并或关闭。
贝斯图认为,如何处理中国教育体系中庞大的基础设施,例如建筑和设备,将是一个棘手且更迫在眉睫的问题。
这场幼儿园“关停潮”,不仅仅是教育体系的震荡,更是人口结构巨变的缩影。而其根本原因,是适龄幼儿的持续减少,也是中国人口危机后果的最前期表现。
中国目前是全球人口下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。中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中国已连续三年呈现人口负增长。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仅902万,较2022年再减7.5%,已连续七年下降。从2011年到2023年,全国0-4岁人口比重从5.66%大幅下跌至3.88%,相对降幅高达约31%。

出生人口逐年减少,与中共从1979年开始实施、直到2016年才结束的“独生子女政策”有关。
此外,知名中国问题学者章家敦曾在《新闻周刊》指出,中国人口减少的也与社会深层变化、经济持续衰退、忧郁情绪加深有关。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称自己是中国的“最后一代”。
中国人口结构已形成“倒金字塔型”,即老年人口不断增加,儿童数量不断减少。如今的幼儿园“关停潮”,恰似“多米诺骨牌”接连倒下,引发教育生态的深度重构,也让中国的人口危机初现端倪。